关系就是一切,一切都为关系。
就绝大多数人而言,他们所做的一切从根本上而言都是为了关系。
虽然我们常说“享受孤独”,但假若一个人彻底陷入孤独,那么他几乎一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。
可以说,孤独是孤独者的堡垒。就是说,过于孤独的人,孤独是他们的一种需要,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。
要么,他们很容易在关系中受伤。要么,他们没有学会用好的途径去建立关系,于是很容易在关系中伤害别人。
通常,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,孤独者因为没学会如何建立一个好的关系,容易伤害别人,于是也很容易被人疏远,而被疏远则是对他的伤害……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链条。最终,他们干脆沉溺于孤独中,那样才可以不受伤。
然而,孤独的另一面是对关系的渴望。一个人越孤独,对关系实际上就越渴望。
并且,孤独者普遍对一般的人际关系——同学、友谊、老乡或同事等——抱有的希望比较低,因为屡屡在普通关系中受挫的他们容易认为,这些关系是指望不上的,他们也无资格去指望一个普通人对自己多么好。但他们势必会指望一个关系——最亲密的关系。
与父母和家人的关系自然也是亲密关系。然而,孤独者之所以变成极端的孤独者,一般都与家人密切相关。由此,他们对家人也早已极其失望,而将渴望放到了一种未来的亲密关系上,那就是恋爱关系。
由此,他们将对人际关系的几乎所有渴望都放到了恋爱关系上,而一旦这个关系也受挫,他们就会陷入崩溃。
这,或许是赵承熙,以及无数因情而大开杀戒的罪犯的共同心理路程。
欲模仿者透露两个屠杀动机
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枪击案诱发了模仿效应,一些人已视赵承熙为榜样,威胁制造屠杀。
17日,波士顿大学一名20岁男生对一名19岁女生说:“我要带枪到你们学校,杀死你和你爱的所有人,弗吉尼亚工学院发生的一切将重现。”
19日,加利福尼亚州一名28岁的男子扬言说,他要用AK47步枪和土制炸弹大开杀戒,要让弗吉尼亚工学院的枪击案“相形失色”。
这两名男子都被逮捕,并被限制人身自由,还被强制要求做心理治疗。此外据报道全美已发生了十几起类似事件。
显然,赵承熙的恶行唤起了这些人的共鸣。那么,可推断这些人之所以有共鸣,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人格结构,有相同的心理问题。
前面提到的两个试图模仿赵承熙的男子,就分别反映了赵承熙发动枪击案的两个重要动机:
一、报复自己所渴求的女孩,杀死她和她爱的所有人。
二、做一起具有轰动性的事件。
这两者相辅相成。要认识这一点,须懂得一个道理:亲密关系中的受伤,是最大的受伤。
这样的受伤,令赵承熙和他的模仿者感到自己极其没有价值,极其没用。于是,他们要做一些事情,化解这种超级没有价值的感觉。
没有价值感的源泉,来自于他们不能影响自己所渴望的女孩,不能令她们接受自己想与她们建立密切关系的愿望。可以说,在她们面前,他们完全无能为力。不管他们怎么做,他们都不能打动女孩。也就是说,他们对她们根本没有影响力。
现在,他们就要展示,不是这样,他们其实能彻底左右她的意志。剥夺一个人的生命,不是对这个人最大的左右吗?
所以,他们对自己渴望的女孩发出死亡威胁。他们还认为,其他人,尤其是这些女孩所爱的人,阻碍了他们的意志的展现。于是,他们对这些人也发出了死亡威胁。
从根本上而言,这种死亡威胁甚至屠杀,是为了展示自己控制别人和社会的能力的,那么,自然是越轰动越好,因为那样才能满足他们的自大感。
接下来的问题是,为什么亲密关系中的受伤,会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?
一时疏忽催生恐怖“炸弹客”?
这要回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来:我们的自我价值感,是怎么产生的?
我们很容易认为,一个人自我价值感高,是因为这个人够优秀,即他有很多优点和成就。
这是一个最常见的误解。其实,我们很容易发现,自己身边的一些人,尽管外在条件看起来很优秀,但他就是自卑。这是因为,自我价值感的高低,尽管与外在的条件有些关系,但最主要的,还是源自获得的爱的多少。不管一个人外在条件多么出色,只要他曾有严重的爱的缺失,那么他一定会严重自卑。相反,不管一个人看似多么平常,只要他曾有充分的爱,那么他就会非常自信。
看上去,自卑似乎是因为某方面的缺陷或缺点,但实质上,这是对自己不能获得爱的忧虑。
并且,自我价值感的形成,有一个关键期,就是1岁前。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•卡斯特在她的力作《克服焦虑》中写道:
我们认为,对6个月内的婴儿就必须表现出爱和关注,这样婴儿才会感觉舒适并且得到很好的发展。如果孩子因太少受到关注而不安吵闹的时候,亲近对象总是不能适当地给以抚慰,那么就会削弱孩子最初的信心,而这种信心正是形成足够稳定的自我价值感的基础。
一般认为,在最初的这6个月内,如果对孩子没有必要的爱与关注,如果不向孩子表明他是一个值得爱的人,那么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就会形成不稳定的基本状态。心理学家马拉泰斯塔认为,稳定的关系能力——也包括足够稳定的自我价值感——主要取决于在1岁前能否与抚养者交换快乐的感受。
对于这个观点,有一个例证。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连环炸弹杀手泰迪•卡辛克斯基,6个月大时因病住院,期间没有亲人陪伴和抚慰。结果,他出院以后,就从一个快乐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自闭的孩子。
其实,不止是1岁前的孩子特别需要爱与关注。心理学的研究还发现,一个2~3岁的孩子,如果和最重要的抚养者有两个星期以上的分离,也会造成难以逆转的心理创伤。
很多时候,父母对幼小孩子的照料不周,并非是自己主动的意愿,而是一时的疏忽,或者被迫无奈。譬如,泰迪的父母,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才没在6个月大的泰迪住院时陪伴他,当泰迪的弟弟大卫出生后,他们的妈妈甚至彻底辞去工作,专心在家里照顾两个儿子。
但也有很多情形,一些父母会有意导致1岁前的孩子被虐待。譬如,网上曾有一个帖子,写一个孩子刚3个月大,他一哭,妈妈就会去照料他,没想到孩子的爸爸大发雷霆,他认为孩子不需要细致照料,他认为挫折教育对孩子会更好。然而,我在那个帖子上读到了醋意,即这个年轻的爸爸不能忍受妻子把爱转移到儿子的身上。
不管因为什么原因,1岁前的“挫折教育”都极可能会成为一个人永远无法跨越的障碍。在卡辛克斯基一家中,弟弟大卫成长为一个颇有同情心的男子,而智商超过160的哥哥泰迪却在孤独中越陷越深,最终成为一名连环炸弹杀手。
他们两人的人生境遇的巨大差异,可能源自他们内在的关系模式。
他的仇恨是怎样诞生的?
现代心理学认为,一个成年人处理他的人际关系的方式,其实是他内在的关系模式的投射。
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,就是一个孩子6岁前与父母的关系模式,这个模式最终被孩子内化成“内在的父母”与“内在的小孩”的关系模式。并且,孩子年龄越小时,父母对待他的方式,对他的影响就越大。
很多父母,从主观上看是非常好的父母。但是,他们在孩子幼小时——譬如1岁前——远远没有满足孩子充分的爱和关注,那么,尽管他们后来对孩子仍然爱护有加,但孩子的内在的关系模式中仍可能会有一个“糟糕的内在的父母”。
维雷娜•卡斯特称,这很容易理解,因为1岁前是我们最柔弱的时候,一切需要都有赖于亲人照料,他们一旦长时缺席,我们就得独自面对黑暗、饥饿、冰冷和恐惧,而且我们对此完全无能为力。
这时,我们就会形成一个结论:缺席的亲人把我们扔给了黑暗世界,那么他们就是坏人。
同时,我们还会形成这样的逻辑:我痛苦,都是因为别人的责任。
现在,尽管弗吉尼亚工学院枪击案的报道铺天盖地,但仍然欠缺赵承熙童年时的成长细节。不过,我们可以从赵承熙的剧本中看到,他的内在的关系模式非常糟糕。
在他的剧本中,男主人公都是孩子,都叫约翰,而主人公有一个继父,并且约翰怀疑,继父杀掉了他的亲生父亲,所以他要向继父复仇。
他的剧本一再反映“继父”与儿子间的仇恨这个主题,由此可以推断,这极可能正是赵承熙内心的关系模式的写照:他认为他有一个“坏爸爸”,这个爸爸那么糟糕,或许因为他是继父。他和妈妈的关系模式又如何呢?可能也不怎么样。
据报道,赵承熙屡屡骚扰女同学,曾用手机在桌底下偷拍她们的大腿。不仅如此,还有两个女孩因不堪赵承熙的性骚扰而报警。
如果这是赵承熙对女性的一贯方式,那么,我们可以大致推断,他的“内在的妈妈”与“内在的小孩”的关系也一样很糟糕。
糟糕的内在的关系模式有很多种,赵承熙的模式是孤独。他的父母,显然也沉溺在孤独中,他们住在比较偏远的地方,而且不和周围人来往,一些邻居甚至和他们一起住了12年都没怎么和他们说过话。甚至,他们都不和亲属联系,像赵承熙的姑姑,已经失去了赵承熙一家的联系。
孤独有很多种含义。有人在关系中一直扮演“拯救者”角色,于是他每建立一个关系,都是付出大于接受,于是他为了自保,而斩断了许多联系,最终陷入孤独中。但赵承熙的孤独,可能是另一种含义——避免受伤。
连环杀手普遍有糟糕的双亲
我们常说,人是社会的动物。其实,这种说法远不能表明,关系对我们的重要之处。更好的说法可能是,和阳光、空气与水一样,关系是生命的源泉。我们会像需要阳光、空气和水一样,渴望拥有关系。
所以,不管童年如何,任何人都会努力去建立关系。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内在的关系模式,那就意味着,你掌握了与人交往的好的模式,你可以比较轻松地把你在学校、单位和社会上的关系,变得和你童年时与父母等亲人的关系一样。
相反,如果你有一个糟糕的内在的关系模式,那么你一定也会将这个关系模式照搬到学校、单位和社会上。这就只能注定一个结局:伤人或受伤。
譬如,假设一个父亲常暴打儿子,那么,这个男孩进入社会后,他要么向“内在的暴虐的父亲”认同,变成一个暴力倾向严重的男孩,要么认同“内在的受虐的小孩”,变成一个很容易受气的男孩。前者令他容易伤害别人,后者容易令他被别人伤害。但总之,都会导致一点:他难以与人建立很好的关系。
一般而言,许多人在家庭中起码会有一个或几个不错的关系。譬如,爸爸糟糕但妈妈不错,妈妈糟糕但爸爸尚可。或者,尽管父母都糟糕,但有一个对他特别好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……这样一来,他的内心深处的众多关系中,就总有一个关系模式是比较稳定比较良好的,他也因此有可以被救的机会。
然而,赵承熙似乎没有这样的机会。他们一家相当孤僻,甚至与至亲都很少来往。这样的话,赵承熙一旦父母与他的关系都不好,他的内在的关系模式就没有好的地方了。
美国FBI的心理分析专家调查过100多名连环杀手,最终得出一个结论:这些人普遍不仅有一个糟糕的暴虐的爸爸,还有一个糟糕的妈妈。由此,他们的内心都是非常混乱的,学到的主要是攻击和仇恨,而很少有温暖和宽容。
必须强调的一点是,不管以什么理由对孩子实施肉体暴力或精神暴力,埋下的都将是仇恨。或许,孩子意识上会说,父母是爱他的,但如果稍加催眠,去接触一下他的潜意识,你会发现他其实有一个充满仇恨的心。
大学同学描述说,赵承熙仿佛是一个“不存在的人”,孤独、愤怒、情绪反复无偿、绝望且拒绝交流。
但没有谁甘于孤独,可以设想,和多数男孩一样,赵承熙做过很多努力,渴望拥有朋友,也渴望与女孩约会。然而,因为他的内在的关系模式实在太过于糟糕,一方面容易伤害别人,令别人不愿与他交往;另一方面他又过于敏感,自己又容易受伤,于是又不愿主动与人交往。
如果行动上从不与人交往,那么,一个人就可能会陷入幻想,在幻想中与人交往。孤独的女孩,容易做遇见白马王子的白日梦,喜欢看言情小说,由此在幻想中满足了交往的需要。孤独的男孩,容易有自大幻想或暴力幻想。不管他们怎么沉溺于幻想中,我们还可以推测,他们有无数次的渴望,渴望别人能靠近他能拯救他于孤独之中。
在寄给NBC的录像带中,赵承熙宣称:“你们其实有1000亿次机会可以阻止今天的事情发生。”
这可以理解为,赵承熙幻想过“1000亿次”,希望别人能亲近他,与他做朋友。但没有谁会按照他的幻想去做,所以他宣称“你们把我逼到了角落,我别无选择。”
攻击别人,是因自己极端自卑
咨询师于东辉说,赵承熙特别喜欢戴墨镜。这可能有两个含义:一、赵承熙沉溺在幻想中,不想看总令自己失败的现实世界;二、他非常自卑,不希望别人能看到他的自卑。
并且,“通过他的宣言可以看到,他的意识和潜意识发生了严重的分裂,潜意识深处,他无比自卑,但意识上,他却无比自大。”于东辉说。
然而,潜意识的极端自卑尽管意识不到,但他却能感受到。不管他意识上伪装得多么自大,他的感觉一定是很难过、很不爽的。这时,他就要为自己的自卑找一个理由,而最通常的理由则是“我有问题,是你们的错”。
这种逻辑,极可能是赵承熙一直以来的观念。这样一来,会令别人更加不愿意靠近他。
于是,赵承熙只能和泰迪一样,陷入“归罪于人——孤独——自卑——归罪于人——孤独……”这样的恶性循环中。
这个恶性循环的链条既是自我沉溺的陷阱,也是自我保护,越来越深的孤独可以令他们少触及自己脆弱的心灵。
然而,越孤独的人,越容易对一件事——爱情有更高的期望。他们会想,尽管全世界都对不起我,都令我不快,但只要我找到一个爱我的人,那么我就可以神奇地得救了。
这种想法,很容易导致一个恶果:爱情承受的重量太重。
维雷娜•卡斯特称,爱是自我价值感的源泉,如果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,就会对爱情特别渴望,“在爱情中,我们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个人身上。如果这个人对我们也产生了兴趣,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变得重要起来了,这个人不仅对我们感兴趣,而且还愿意看到我们最好的方面的最美的色彩,这能使我们产生良好的自我价值感,觉得自己有了生存的权利,相信自己的存在意义重大,这种情形在每一个爱情关系中都会发生。”
然而,一旦爱情是不平衡的,甚至是单方面的,我们感到没有受到另一个人完完全全的关注,就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,与此密切结合的是一文不值、毫无用处的感觉,好像自己不存在一样。
这时,自我价值越高的人就懂得,外部的肯定和接受固然重要,但得不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,他们可以宣称自己拥有自我价值,或通过其他努力重新形成自我价值。
但是,严重自卑的人,很容易被别人的接受态度所左右,一旦别人不能接受他们,他们就会有天塌的感觉,就容易崩溃。假若爱情承担的重量越重,就越容易崩溃。
这时,有些人会感到自惭形秽,觉得自己一钱不值,一无是处,于是产生自伤甚至自杀的冲动。有些人则相反,他们遭遇爱情的打击时,反而显得特别自信。
但这种自信是虚假的。自信的另一面,是他们要把“我有问题”投射到别人身上,结果就成了“她有问题”。如果,内心深处是“我一点价值都没有”,那就会发展出一个极端“其他人一点价值都没有”。
赵承熙宣称:“你们的奔驰车不够多,你们这些臭小子;你们脖子上的金项链不够多,你们这些势利小人;你们的信托基金还不够多,你们的伏特加和白兰地也不够多;你们的道德败坏还不够。这些都还难以满足你们享乐主义的需求,但其实你们已经拥有了一切。”
这段话,可以理解为自卑。他其实是潜意识中认为自己一点价值都没有,但他拒绝接受这一信息,于是他意识上就开始攻击其他人,宣称他们因为“享乐主义”而失去了价值而该死。
他杀死自己喜欢的女孩,是为了证明,他不是没有价值的,他不是什么都做不了的,他甚至可以左右她的生死。
他杀死过来调解的男生,乃至杀死另外30人,既是为了“杀死你和你爱的所有人”,也是为了向更多的人展示他是一个多么有能力的男子。
他将录像带寄给电视台,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凶恶,也是为了表明,我并不自卑,我不是弱者,我其实可以左右许多人的生命,我还可以攻击你们所有人。
当然,他这样做,只是因为他最自卑,是最弱的弱者。
|